天氣一涼,想念麻辣鍋的嘴和心都饞了起來,這個冬天很幸運地有三個嗜辣又隨和的朋友當麻辣姐妹!繼「橋頭」後兌現了「川鍋」之約,而且我們還在走到「川鍋」的途中在馬路上遇見了美麗的Janet,真是超興奮的!

蕙彣領我們去的是位在建國北路二段50號的「川鍋」老店,餐廳彷彿一個中國傳統的小院落,進門有個小門庭,進去了的玄關裡一張桌、兩張椅,擱著擺放菜單和店卡的藤籃,讓我想起了同也是在建國北路的「掌櫃」,但是「川鍋」的環境和桌椅都乾淨多了。



「川鍋」裡燈光暈黃、家具古樸,播放著中國大江南北特色各異的歌謠,最特別的是桌子中央嵌著炭火爐,氛圍格外溫暖,聽說有很多藝人喜歡到此地才大快朵頤哩!因為「川鍋」採用炭火加溫,湯汁滾沸速度較緩,鍋內不會有過度熱烈的沸騰情形,同時一邊吃食的時候,還有撲鼻而來的炭燒味,而且白鍋清爽、紅鍋清香,在火侯和鍋底口味的相互配合下,整頓飯吃下來不匆促、不慌忙,吃到最後一口都還是舒適的,真不是吃到飽的火鍋店所能相比的,但是我們一行人吃得很飽,一人也不過才花費了400元。

由於「川鍋」老店樓上是「魯旦」,所以在這裡用餐也可以點「魯旦」的菜色,於是我們加點了滷味拼盤和蔥油飯,所有滷味鹹味都太重了些,但是配白飯還真是好吃!而「川鍋」的鴨血真是好吃得沒話說,一咬開鴨血彈牙的口感,八角等中藥香料的香味立即充溢口腔,我和蕙彣、竹亞在不知不覺中喀掉了好多,鴨血的好搭檔-豆腐怎是粗糙到像老絲瓜布,縫隙層次豐富,含了很多麻辣湯汁,吃起來香辣多汁不麻嘴,另外很值得一提的就是招牌牛肉,乍看之下不如何,但是入鍋涮後才發現厚度恰好,而且份量不怎麼萎縮,吃起來還保有彈性,油花恰到好處的所以鮮嫩好吃,比「橋頭」大片到看起來很驚人但熟後過薄的黃牛肉是好太多了。還有古早味的酸梅汁也是「川鍋」很與眾不同的特色,僅僅有自然的梅子微酸,不是矯情的濃厚酸甜,過嘴生甘,一點也不搶麻辣鍋的味道。

我們一行人吃吃喝喝了兩個多鐘頭,真的很覺得很過癮也很愉快,可惜只仰賴一台相機、一隻手機拍照,留下的照片太少。而下個月,我們期待去大名鼎鼎的「太和殿」!

「川鍋」入門處的陳設

像古代客棧的「川鍋」。

第一次看到炭火燒的麻辣鍋,「川鍋」的鍋底很清爽,不走重口味路線,但是很令人喜愛。

 

如果客棺想要特殊口味,「川鍋」準備了大大小小好幾缸不同的調味料。

上桌時不特別引人驚奇的招牌牛肉,其實很好吃

 

看起來賣相十足的丸類口感都很像裸體的燒賣,具有粉質的口感,還是「橋頭」丸子好吃啊

麻辣姐妹們^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n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