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草」和「菜」有什麼差別?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的差別在於「菜」是「蔬」,也就是食用草本植物的通稱,而「草」則是包羅萬象的草本植物總稱。因此,是否意味著可嚐之草即為菜?

我記得小時候鄉下的奶奶告訴我後院我踩踏玩耍的路上長出的植物是菜,我感到超訝異的,因為我看那明明是極貼地生長而灰頭土臉的野生植物,連採來玩辦家家酒都嫌髒,但奶奶竟然說滋味很好,後來還真的摘採炒了一盤,但我只想到那草長在很容易被踐踏的地方就整個沒食慾,長大後才知道奶奶說的「豬母奶仔」真的是菜,還是對身體很好的養生菜。

「食草」的白話就是吃菜,卻不是素食餐廳,我最早是從同事MOMO聽來好口碑,然後先是趁工作之便選擇「食草」進行小聚餐,後來又自己去了一回,更細微的品嘗好滋味。因為覺得美好的飲食是快樂捷徑,因為覺得用心的烹調需尊重珍惜,因為覺得理想的餐廳都有夢有堅持,我往往會先尋求來自服務人員或餐廳的訊息,倘若此時即發現店家在推薦服務這一檻即自砸招牌,我心裡就也不會懷有太多期望,久而久之已然成為我上任何吃食店家評斷好壞的重要準則之一。因此看見「食草」的座位桌上解說詳盡的建議享用步驟,還有圖文對照的食材資料,不認為是多餘的囉哩叭唆,反倒感到興致昂然地乖乖遵循,果然吃出乎意料的好味道,而且「食草」真不是蓋的,將簡介上每項草一般的菜盛裝成如盛開花朵般一大盆,對日常生活飲食少肉多菜的我而言,簡直超對味的!

而且我吃原來涮涮鍋的習慣即為先菜後肉,「食草」書面指示先依建議方式川燙完一大盆菜後品嚐甘美湯頭,我如法泡製發現湯頭果然變得甘甜得極為驚人,發現原來是那一大盆新鮮葉蔬中有大量的角菜,「食草」的書面說明寫著「因其煮湯極為清甜,故又稱『甜菜』或『香甜菜』。據說中國古代有些皇帝視之為珍饈,亦有『皇帝菜』之名。」後來又從劉克襄的《失落的蔬果》看見他寫角菜,據說角菜原產於大陸,而且開乳白色花時,像是結了一串珍珠,因而有珍珠菜的別號。奇怪的是,我依稀有曾在家裡聽見媽媽用台語說炒黃帝菜、炒角菜的印象,但怎麼一點美味回憶都沒有呢?

除了湯頭和豐富的菜種以外,「食草」提供的芋頭綿密細糯,美味到一個極點,把肚子撐得有些難過都想再吃一塊,而主菜的部份,服務人員較推薦「戰鬥雞」和海鮮總匯,我個人認為類似於百斬雞的「戰鬥雞」雖雞肉香郁卻略嫌乾柴,若要選擇肉類倒還比較欣賞質嫩油細的牛肉片,但最喜愛的非海鮮總匯莫屬了!超討厭生鮮肉類擱在常溫下癱軟出水的我,更受不了「食草」一口氣把菜、麵、肉擺滿狹小的桌子,因為如此造成的是擠壓享受的壓迫感而不是引誘食慾的豐富感,所以第二次到「食草」用餐時便堅持要求讓我把菜全依序下鍋食畢,才準主菜上桌,用餐感覺果然好多了。

或許要一餐吃下一大盆菜不盡然合乎現代多數人極度雜食、營養過剩的飲食習慣,但我真喜歡「食草」的清爽新鮮口感,順帶一提,「食草」提供的魚腥草茶也很好喝,我還在餐廳外頭好奇地買了都蘭山茶,茶包打開竟然像藥包,嚇了我很大一跳,但其實泡起來像輕甜爽乾口味的仙草茶,一盒二十包裝很快地在我家所剩無幾。

食草 http://www.fullgreen.com.tw/

IMG_7589.JPG 

食草的裝潢簡潔.但小至餐巾紙皆置入有品牌.細微之處很周到

IMG_7592.JPG 

很可惜...我拍得很糊.建議有興趣的朋友親自體驗一回

IMG_7590.JPG  

剛開鍋的湯頭清爽草味.稱不上香濃也不甜

IMG_7598.JPG 

食草吃多少?就是這麼一大盆!!!

IMG_7608.JPG 

吃完菜喝完湯後我將芋頭入鍋.煮得表皮都有些發毛口感最棒.表面微微黏牙.內層鬆綿細軟.想起來都要流口水了

IMG_7606.JPG 

厚度和油脂都很適當的牛肉肉片.肉香口感佳

IMG_7613.JPG 

一上桌就令感到興奮的豐盛.以文蛤和蚵仔最為肥美

IMG_7615.JPG 

煮熟的雷公根米苔目和雷公根麵是「食草」的獨特麵食.份量看似不多卻很能創造飽足感

IMG_7626.JPG 

飯後水果以新鮮薄荷葉佐西瓜. 真是爽涼解暑的巧思.但我真不愛紅刺蔥冰淇淋進嘴的微辛含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nian 的頭像
    yunian

    漂亮 ‧ SPARKLE

    yun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