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不是朋友熱情邀約,我恐怕也不會曉得自己曾經好幾度路過知名的「橋頭麻辣鍋」樓下,兩週前幫大夥兒預約訂位的朋友蕙彣笑說以前的招牌太低調,我想應該算是一種安慰吧……

 

和四位朋友到「橋頭麻辣鍋」,其中有四川血統練家子來的竹亞、還有去過四川體驗了很多道地川味料理的蕙彣、偏愛辣味的芭樂,眾人一同嗜辣很過癮,可貴的是「橋頭麻辣鍋」連白鍋都很鮮甜,讓不吃辣來湊熱鬧的玫伶也能吃得開心,這是我第一個到麻辣鍋店用餐但同桌都無人點飲料的經驗。

 

「天香回味」、「太和殿」等麻辣名店多半為香辣口味,「橋頭麻辣鍋」是椒麻味,滿溢著胡椒類的香氣和辣感卻不嗆鼻,紅鍋不是赤艷艷、油通通的,辣度比麻度低,撈鴨血、豆腐上來盤裡,食畢會發現盤裡殘餘的褐色湯汁下沉澱著細微粉末,鍋底很入味,辣度不很高,我後來甚至把切片杏鮑菇放進紅鍋,吸滿湯汁的切片杏鮑菇纖維富有彈性,口感比滑潤鴨血或濕軟豆腐都還需要咀嚼,因此滋味感受更深。

 

我們一行五人點了滿桌菜,我回家看了照片才發現竟然一點金針菇也沒吃到,所以無法評論,印象裡很深刻的是鮮甜彈牙的蝦丸和墨魚丸,連向來不愛丸子類料理的芭樂都讚不絕口,另外我還點了原來以為很鮮嫩甜美的高麗菜嬰,沒料到下鍋後才發現是一種帶有苦味的葉菜,幸好蕙彣發現把高麗菜嬰放在白鍋裡煮軟後微苦回甘的滋味挺好,我吃了覺得頗有人生韻味哩!而這一餐所點的唯一一盤肉類-黃牛肉上桌時引起我們一陣驚呼,因為「僑頭」的黃牛肉片的片狀面積真是罕見的大,可是我覺得厚度略嫌不足,相較之下還是「太和殿」的牛肉口感比較優,後來我把點來試口味、填肚子的廣生麵下到紅鍋再撈起,搭配一大片涮過紅鍋的牛肉打算像拌麵一樣吃,但才吃一小口就覺得味道太單調,後來沾一點蕙彣從四川學來的醬料,香辛麻辣瞬間在整個口腔裡拓散開來,真是好吃極了!

 

其實我好難得的在夏天就吃起了麻辣鍋,那天天氣剛好微涼,加上呼朋引伴的感覺更夠味,飯局進入尾聲,「僑頭」還送上愛心行的冰品,感覺很貼心,我們一個人才付了354元,比吃到飽的麻辣鍋店還便宜,更重要的是湯底和食材遠比吃到飽的麻辣鍋店好,而且每個人肚子都飽飽的,真是相當實惠!回家以後我其實有一點點後悔拒絕的服務生詢問打包鍋底一事,如果還能和家人再吃上一餐,豈不更划算?

位於二樓的「僑頭」從這個民宅樓梯上去。

略施裝潢的樓梯看起來很老派。

桌面中間灰色丸子是蝦丸、白色的則是墨魚丸,大家一度為了墨魚丸為什麼不是灰色的討論了一下。「因為墨魚是白色的啊!」我說。「墨魚丸是墨魚肉做的,墨魚麵是因為加了墨魚汁精製的粉才是黑的啊!」

上圖是「橋頭」黃牛肉,下圖是「太和殿」的牛肉。

大量的蔥蒜泡入麻油裡就是蕙彣從四川習得的獨特醬料,不但添香補味還兼具解辣的功能,涮牛肉大量沾取後搭配撈麵超美味!

超愉快的一餐!期待下次蕙彣帶大家去品嚐「川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nian 的頭像
    yunian

    漂亮 ‧ SPARKLE

    yun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