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化路夜市家攤商食尚玩家列表落落長,一個肚子不夠裝,只好行前多詢問,從親友口碑推薦開始品嚐:阿岸是常回嘉義的學姊推薦的,許家則是我生長居住超過六十年的大姑姑推薦的,碳烤魷魚片則是在地長大的堂弟推薦的,我去年就吃過,的確很有特色。


由於我去「阿岸米糕」時是周末夜,遇到大排長龍的情況,我一度懷疑除了觀光客還有在地人來用餐嗎?很巧的是,鄰桌的先生帶著太太和大約國小低年級的女兒來用餐,他一直對女兒談述他年少時還沒有「阿岸米糕」,只有「張伯伯」擺的米糕攤,那時因為「張伯伯」沒有攤位,所以得等到下午五點,白天使用那攤位的攤收掉以後才開張,當時外出打拼的他趕夜車回到嘉義市,什麼店鋪都關了,只有「老張」營業,而且賣的是嘉義道地的米糕,那個年代,一碗米糕、一盤燙魷魚就稱得上豐盛,店家的招呼在冬夜裡更顯得溫暖。

鄰桌的先生還對女兒指著牆上照片說以前什麼漂亮的桌椅都沒有,但現在店面又新又美,口味仍舊沒變,他說以前店家都在路邊洗碗,他上到現在二樓的店面看見已改採用機器洗了。我一面吃一面聽他不斷叨叨絮絮的回憶,可以體會他在吃慣數十年的菜餚中找到遊子歸鄉的歸宿感,即使小小的「老張」變成大大的「阿岸」,仍前來一解鄉愁,也許有很多口碑是這樣開始形成的,吃食本來就不光是口味的問題而已,而是有更多深切的情感和文化聯繫,否則,我倒覺得「阿岸米糕」像介於米糕和油飯之間,我吃不慣,要說料多氣香的美味,我二阿姨手製的油飯還好吃的多,但對於往昔生活與在地情感來說,「阿岸米糕」時有難以取代之地位。

「許家粿仔湯」也是老店,大姑姑說口味不錯,算是有特色的。我點了一碗粿仔湯,這大約是第一次吃塊狀的粿仔湯吧?我覺得嘉義人好像特愛粿!小時候回嘉義過農曆年,總要吃上好幾餐的蘿蔔糕,大人彷彿吃都吃不膩,不像台北外婆家,白飯、炒米粉、煎蘿蔔糕輪番上陣或相互輔佐的,而且就算是日常生活的早餐店,也有專門的煎粿店,而「許家粿仔湯」也是一絕,湯頭清甜、料多豐富,佐料有豬肚、酸菜、大腸、脆管和大把的韭菜,塊狀的粿仔沒有添粉加料的彈滑,是軟糯不爛的古早味樸實風格,整碗湯口感層次豐富、沒有腥味,很鮮少見到這樣的搭配,可謂好吃的創意料理,但吃上一碗,肚子就已被填得半飽。我在地長大的堂弟對此店評價不甚高,我用餐時看見了很多中年人,忍不住心想:「許家粿仔湯」也許也是一間被耿耿懷念著的店,不同世代對於口味的喜愛和記憶也都不同,好不好吃卻是很主觀的。

至於夜市投靠近噴水池的碳烤魷魚片,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攤車,一對夫婦辛苦經營著,我去年去的時候就驚訝於竟然是用炭火炙烤,整個晚上兩夫婦輪流掌握烤爐,不但要仔細刷上蜜汁更要勤於翻動烤網上的乾魷魚片,純然的手工讓攤車前好容易排起人龍,這是嘉義市大多數的做生意法:不求快只求好,不想擴大經營的嚴守本分,看起來似乎有些傻吧?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樸實認真中,才讓魷魚片數十年來都保持著揉合炭香火氣的暖甜,攤車上的古早彈珠台早已不給客人玩了,很多像我一樣的觀光客直嘆可惜,但我想這應是老闆念舊情的表現,讓老客人前來憑弔往昔光陰,畢竟當我們見到年少的人事全非,難免有滄海桑田之感,舊時痕跡不但是證明曾經的存在,也像是阻攔惆悵加速的煞車器。

文化路夜市的美食何其多,一直走到靠近嘉義女中附近公園的地方還有好多店家,可老店前的顧客總是多的,我相信每一道曾被依賴的小吃都是鄉愁和青春重新靠岸的碼頭,價值不僅僅如我這樣缺乏在地情感的觀光客直接評斷美味與否,倘若跟我一樣只是過客,遇不合口味的菜餚更要仔細品嘗,想必其中一定有和原記憶相異之處,而那,應就是被懷念和存在之今的意義。

 

「阿岸米糕」

IMG_7593

內用比外帶便宜~

IMG_7592

但周末夜無論外帶或內用都大排長龍  

IMG_7589

貢丸湯才十元喔!我覺得土魠魚羹味道也很好~ 

IMG_7595

郭家粿仔湯

IMG_7612

郭家粿仔湯價目表~

IMG_7602

郭家粿仔湯備有超多種小菜的!

IMG_7598

把塊狀粿仔加入下水湯的創意味道不錯!

IMG_7600      

碳烤魷魚片的攤車在夜市頭的銀行外面,因為老闆很忙,比較沒有空招呼客人~

IMG_7621

除了魷魚片也有魷魚頭

IMG_7618

現在只供欣賞的彈珠台

IMG_7619   

arrow
arrow

    yun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